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高考信息网 > 中考资讯 > 备考 学习方法

学会历史时间六法——高考考试方法与技巧

来源:www.jdcjj.com 2025-01-21

学习方法

  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常识的基本要点。可以这么说,离开历史时间也就没有历史,更谈不上历史思维与历史教学了。唯其这样,历史时间的教学就有了不可低估的价值。然而,实质教学中历史时间的教学总是疏于指导和设计,学生的死记硬背即发此一端。

  1、揭示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点

  所谓顺序性是指历史活动时间的先后更替承接。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是按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时间先后顺序更替的。在这一更替过程中,外国侵略的逐步扩大加深与与之相联系的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前赴后继,脉络明确,一定量上反映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根据时间顺序学历史既与大家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心理相贴近,也符合秩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2、揭示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点

  所谓连续性是指历史进步的起止。持续时间的长短。历史时间的连续性在一定量上揭示了历史进步进程的快慢,能够帮助大家从现象入手探明历史本质。如国内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结束,长达2000多年之久,这就促进大家考虑中国封建社会进步为何这么缓慢?美国从1783年获得独立到今天,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是哪些原因使其进步为一个政治、经济强国的呢?

  3、剖析历史进步的阶段性时间特点

  历史是一个呈阶段性进步的曲折的变动过程,在不同阶段上历史进步表现为或上升、或降低,或迂回的趋势。在历史教学中以时间划分历史阶段是基本的教学方法。如国内新民主主义革命可划分为1919─1927年首次国内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1937─1945年抗日战争、1945─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四个阶段,在对四个不同阶段进行具体剖析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可见,只有剖析历史时间的阶段性,才能对历史进行较为周详的学习,进而总结历史深层的内容。

  4、培养同期性时间观念

  同一历史活动的不同侧面或不同历史事物处于同一时期,这便是历史的同期性特点,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919年的历史事件有五四运动、朝鲜三一运动,巴黎和会召开、共产国际成立等,历史教学中因为教程编排的不足(同期性内容排出先后次序)或教师的疏忽。学生心理上习惯性障碍(在时间经验上大家更多地习惯于顺序性推演),影响时空观念的形成,应引以看重。 5、时间运算

  具体来讲:

  (1)计算时间长短,如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用下列算式推导: (1919─1840)一(1949─1919)=50年。

  (2)比较、领会距今时间远近。现在年是中共建党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什么年代距今较近等。

  (3)进行时间转换。这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同纪年办法间的转换,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中的甲午是公历1894年。贞观元年是公历627年;一类是具体历史时间与世纪、年代、前期、中期、后期等模糊时间定义间的转换,如618年是七世纪前期,1868年是十九世纪中叶,再如下列选择题,也是考查的这种技能,公元前594年是:①公元前五世纪初,②公元前六世纪初,③公元前五世纪末,④公元前六世纪末。

  6、记忆时间

  记忆时间也遵循着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规律,但实质教学中要严格地把两者区别开来是非常困难的。具体学习中,更多的做法是揭示时间特点,组织记忆材料,激起记忆兴趣。一是揭示单个时间数字的特征促进记忆。如揭示时间数字的结构特征的有数位特征(单位数时间如公元8年。双位数时间如公元之年。三位数时间如220年、四位数时间如:1940年)、双数重叠特征(如1616年、1919年)。对称数字特征(如1881年)、自然数字递增特征(如1234年)等不一而足;一是揭示不同时间之间相互关系特征促进记忆。如年代间隔记忆法(如1911年、1913年、1915年、1917年、1919年、1921年等)、公元前后对称记忆(如公元前221年与公元221年)等。

热点专题

  • 2020年高考考试作文押题及范本:乘历史之车前行
  • 2024年福建高考考试考生成绩分布
  • 2019年云南高考考试历史考试概要公布

[]2019年云南高考考试历

[]学会历史时间六法——